这事儿真神奇,乌克兰怎么把废铁卖给中国
结果变成了中国大国重器 你知道不
那会儿,乌克兰把三架伊尔-78空中加油机当成废铁一样甩卖给咱们,谁能想到
后来这玩意儿竟然帮咱们造出了自己的“大块头”——运油-20
这事儿要说出来,估计乌克兰那帮人都要肠子都悔青了
说实话,咱们这边一开始也没指望啥大用,只觉得便宜赚点钱
【乌克兰那边的“废铁”变“宝贝”】
你要知道,那时候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这些遗产,除了伊尔-78,还包括别的大件,比如野牛气垫船、一些燃气轮机啥的
但最值钱的还得数这批空中加油机
全都是用伊尔-76改装的,最大起飞重210吨,能装65吨燃油,还能用三根软管同时给三架战机加油,输油速度每分钟1.3吨
这可是苏联空军的“家底”之一,老厉害了
可麻烦是,乌克兰那会儿经济紧巴巴,养这些“家伙”可不是闹着玩的
到了2011年,这些飞机都在基辅郊外闲置了,停了快20年,锈迹斑斑,超过四成的机身都锈蚀得不成样子,航电系统故障率还高达六成多
乌克兰空军自己也用不着这么多大飞机,因为他们的国土面积也就那么点,米格-29、苏-27靠着自个儿油箱就能应付日常任务,远程飞不远
也没必要用那么多加油机
于是,这帮人就开始想法子,想把这些“废铁”变点外汇,卖掉赚点钱
那就是大型加油机 咱们那时的空中加油设备,算起来还挺落后的
轰油-6,那个用“老一辈”的轰-6改的,载油量只有37吨,效率低,航程更短
根本满足不了现代空战的要求
你说那些大飞机,比如苏-30、歼-11,要想飞得远点,得靠空中加油,否则就得在空中拼速度,拼油箱
俄罗斯那边本来有个大单子,2005年就谈妥了,花个15亿美元买34架伊尔-76,再加4架伊尔-78,但后来俄方因为成本涨价,拖拖拉拉的
中国这时候就盯上乌克兰的“宝贝”了
【乌克兰卖给中国的那几架“二手货”】
2011年12月9日,咱们的天利航空科技公司和国防科工委跟乌克兰的一家公司签了合同,花了不到五千万美元,买了三架二手伊尔-78
乌克兰媒体当时还说这价钱压得挺低的,原本至少得五千二百五十万美元才算合理,但乌克兰急着要钱
你要知道,这价格比印度早几年从乌兹别克斯坦买的六架伊尔-78还便宜不少,那次印度花了大概1.5亿美元
平均每架花了大约2500万美元
合同其实说2013年底之前交第一架,剩下的2014年交,但乌克兰那边拖延了,第一架飞机直到2014年九月才到中国
第二架到2015年6月26日,编号20642,第三架则是在2016年4月16日
从尼古拉耶夫的库利巴基诺机场起飞
一架架飞机都“历经千辛万苦”才到手,但磨叽到最后都顺利“入列”中国空军的队伍
【拆解研究,技术大提升】
咱们拿到飞机后,可没用它当普通的“油罐车”,反而把这些老货拆开研究
工程师们一边拆,一边学
硬是把软管加油系统、数字化管理系统、耐高温密封材料这些技术全部搞懂了
就像咱们平时修个家电,拆开看个底子
学会之后就能弄出更厉害的物件
这次技术“吃透”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让咱们的轰油-6加油效率提升了三倍
过去每次给战机加油都费劲,这阵子效率飞涨
歼-10也能靠它空中加油了
更牛的是,这还推动了国产大型加油机的研发
【国产“巨无霸”来了:运油-20】
你知道,咱们一直在搞运-20运输机项目,2013年首飞,最大起飞重220吨
后来,咱们把它改装成“加油版”,叫运油-20,载油量直奔110吨,航程直接冲到8000公里
还能一口气给三架歼-20同时加油
2021年珠海航展上,这款“大家伙”亮相,2022年开始服役,这阵子机群已经超过20架
这家伙一上线,就让咱们的远程作战能力大大增强
比如说,苏-30的航程,从原来的3000公里,一下子涨到五千多公里
南海到关岛都变成“日常训练场”了
你想想,这样一来,咱们的战斗半径变得更大
【战略意义:这步棋走得太妙了】
从战术上看,这个买卖真是“及时雨”
以前靠轰油-6,战机飞得远不够
这阵子有了运油-20,歼-20、歼-16这些隐身战机可以飞到西太平洋
居然还能打到更远的地方
有人说,用不到4700万美元,就能撬动整个西太平洋的制空权
有人还记得,俄媒当时还嘲笑咱们买这些“破烂”
中国的做法一直是“引进-消化-再创新”,伊尔-78就是个“跳板”,解决了燃眉之急
又帮咱们积累了大量技术经验
【乌克兰的亏损,谁都知道】
卖了这些飞机,乌克兰赚了点快钱,但长远来看
苏联留给他们的“遗产”不少,比如那些气垫船、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啥的,都是卖给中国
但这阵子乌克兰空军的空中加油能力变得很弱
2022年一场冲突爆发后,乌克兰的战机几乎成了“短腿”,远程任务根本做不了
当年推动这笔交易的总统维克多·亚努科维奇,属于亲俄派,2010年上台,后来被欧迈丹事件推翻
这阵子乌克兰经济紧张,卖军备换钱尽管是“习惯”,但留给国家的战略资产
【买回“二手货”变“新装备”】
你还知道吗
巴基斯坦也从乌克兰买过二手伊尔-78,但中国是唯一成功把技术“吃透”、变成自己“重器”的国家
乌克兰那些卖给咱们的飞机,主要是2001年前后停飞的二手货,来自梅利托波尔机场,存放了好几年
中国买回来后,2014年南海演习就用上了,歼-11B挂弹飞南沙,飞得更远
军事专家傅前哨还说,给苏-30加一次油,航程能多出两千公里
【新“铁塔”上线,老家伙退场】
到了今年2023年8月,这三架伊尔-78也拆掉了加油设备
因为咱们的运油-20已经批量服役,老的“油罐车”就没啥用处了
说明咱们的空军已经逐渐实现了“自主”,不用再靠那些二手货当“主力”
乌克兰当初卖是为了钱,但这阵子看,空军的“油箱”都空了
【结语:长远的眼光,最值钱】
说到底,这事儿告诉咱们,国际上做买卖
不光是捡个便宜那么简单,更关键的是学会“引进-吸收-再创新”
把别人的“废铁”变成自己的“宝贝”
乌克兰那帮人卖掉了战略资产,几年后才知道吃了大亏
而咱们,花点钱,花点时间,学点技术
结果变成了自己搞“重器”的国家
只不过这个“漏”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宝贝
眼光一准,未来就不一样
这次买卖,算得上是一场“捡漏大戏”,咱们赢得漂亮
真心觉得,这事儿最厉害的
秦安配资-散户在哪个证券开户最好-炒股票杠杆平台-股票配资官网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